走进良庆区,这里早已变了模样。 曾经贫瘠的土地上,一栋栋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入驻; 曾经困在大山里的农民,建了房,修了路,开起了通向大都市的小汽车; 曾经贫穷落后的地方,经过短短15年的奋勇直追,已成为一片发展的热土,欣欣向荣。 莫秦严: 老记者镜头下的城区变迁 在良庆区从事宣传工作以来,良庆区融媒体中心的老记者莫秦严经历过良庆区的很多“第一次”,比如为五象大道建设而让路拆除的第一栋楼、玉洞大道工程启动、良庆区第一个街道办事处挂牌成立等等。“城区发展的速度太快了,再不把现状及时拍摄下来,后人就没机会看到她原来的样子。” ▲ 开发之初的五象新区总部基地 莫秦严摄于2008年2月21日 五象新区总部基地基本成型 莫秦严摄于 2017年9月27日 ▼ 2005年3月19日,是莫秦严难忘的日子。因为行政区划调整,原本在邕宁县工作的他,在简短的欢送仪式结束后,和1000多人一起乘坐大巴来到良庆区办公楼,走上了新岗位。大巴车沿着龙岗往大沙田方向行驶,沿途多是田野与荒山。“而现在这里一个个重大项目拔地而起,一条条通衢连接四方,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设了现代化的新区,真是沧海桑田啊!” 快速发展的五象新区带动良庆社会经济大步向前迈进 莫秦严 摄 韦光南: 安置户收获新区建设红利 “以前姑娘不愿意嫁过来是因为村里生活贫穷,我们村当年就有100多号大龄‘剩男’,但是现在就连50多岁的光棍都脱单了。”韦光南说。今年已经71岁的他,是良庆镇那黄村被拆迁户,目前住在光明城市小区,收获了新区建设带来的红利。 ▲ 安置户原来居住的村庄 安置户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小区 ▼ 当年,为响应五象新区开发建设的需要,韦光南所在村的土地和房屋被征收。按照政策,韦光南家12口人,得了8套商品房,5套自住,3套用来出租。村民在新区开发中,生活有了很大变化。从村民摇身一变成了市民,韦光南说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现在住上了高档的楼房,家里添置了轿车,各种家电一应俱全,儿女们也各自有了自己的工作,闲暇时刻他就到小区里锻炼锻炼,和邻里聊家常,幸福生活比蜜甜。 为适应城区开发建设需要,良庆建起了许多安置房小区,既响应了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有效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 李峰: 美丽新良庆有我一份力 2005年,28岁的李峰来到良庆区环卫站工作。“一开始,良庆区环卫站只有一辆垃圾车、一辆洒水车和一座垃圾中转站,现在光是三叠石垃圾中转站就经过三次升级改造,环卫站的‘家底’越来越厚。” 城区环卫设备不断更新完善 不断更新的设备提高了环卫工人的工作效率,让良庆更加整洁美丽。 近年来,城区不断增加新的楼盘,给垃圾清运带来不少压力。为了完全达到城区垃圾处理要求,城区持续改善提升环境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清运能力。目前,城区环卫队伍有1000多人,拥有120多辆功能齐全的环卫作业车,在用压缩式垃圾中转站3座。经过15年的发展,现在的环卫站逐渐走向专业化发展。李峰说:“环卫工人作为‘城市美容师’参与良庆区这十五年来的发展,为美丽良庆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觉得很自豪。” ▲三叠石垃圾中转站外墙改造前三叠石垃圾中转站外墙改造后▼ 十五年春华秋实,十五年硕果累累。 每一个小变化 是向幸福的迈进, 是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 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城区新貌。 初心不改,砥砺前行, 期待未来 良庆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