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首个企业自持租赁房项目“万科翡翠书院”进入预租阶段,却因高昂的租金(90平方米三居室的月租金约为1.5万-1.8万元,180平方米的四居室月租金约3万-4万元)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支持者认为,高租金由高成本推动,且市场不乏此类需求;反对者则指出,这是非理性拿地的后果,项目盈利困难重重。不同于纯粹的租赁地块,该项目是销售型地块被竞至100%自持的结果,因此不但价格高昂,也难以享受到运营租赁项目的税费优惠。分析人士认为,作为房企首个自持租赁项目的“吃螃蟹者”,定位高端租赁、引入基金,都包含着万科对租赁项目商业模式的探索。无论成败与否,对行业的借鉴意义仍然重大。 租赁时代的到来是大势所趋,机构化运营、长租占主流将成为主要特征。但目前为止,无论房企、经纪公司,还是社会化机构,都未探索出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优势和劣势都十分明显的房地产企业,如何在该市场取得突破,仍然是一项重要课题。 布局步伐放缓 由于历史原因,经纪公司是租赁行业最有经验的运营者,资产轻、管理效率高、运营模式成熟是其主要特点。近年来,链家、我爱我家等大型经纪公司都成立了长租公寓部门,并推出了较为成熟的长租公寓产品。 侧重新房销售代理的世联行(002285,股吧),也推出了长租公寓产品。魔方公寓、U+公寓、蛋壳公寓等机构,是租赁市场的另一支力量。这类机构数量众多,并受到资本青睐,一些企业还实现了快速扩张。但由于运营能力参差不齐,淘汰率也相对较高。 房地产企业是不折不扣的“后来者”。目前,万科、龙湖、招商、碧桂园等大型房企均推出了长租公寓产品,但起步都相对较晚。房企的优势在于资金雄厚、房源充裕,容易实现快速扩张,但运营经验被认为是短板。 在多数研究机构看来,这也是当前租赁市场最主要的三类机构化运营者。根据各地官方文件,未来还可能有政府机构加入其中,“分食”这一市场。 链家研究院于2016年末发布的《租赁崛起》报告指出,预计到2025年,租赁市场规模将从现在的1.1万亿元增长到2.9万亿元,到2030年将会超过4.6万亿元。现阶段,对租赁市场的布局仍属于“跑马圈地”。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尽管扩张能力强,但截至目前,除极少数案例外,绝大多数房企采用合作(如阳光城(000671,股吧)和寓见公寓)或轻资产的方式运营长租公寓。 “轻资产”,意味着开发商与项目持有方或经营方签订长期房屋租赁合同,然后进行装修改造及运营管理。与之相对的“重资产”,则指通过收购获得物业产权或长期使用权,然后进行运营。 即使各地已经推出成本相对“低廉”的租赁用地,房企拿地积极性似乎仍然不高。自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上海(楼盘)累计出让7批次、29幅租赁住房用地,平均起始楼面价6600元/平方米左右,远低于周边商品房楼板价。但这些土地多被国企获得,且多以底价成交。 北京某房企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过去一年来,房地产企业销售向好,但融资政策在不断收紧。因此,在商业模式不甚明朗的情况下,房企对新业务慎重布局,也是情理之中。 他还透露,根据该企业委托相关机构的调研,发现在一些热点一二线城市,租赁房源供应已出现区域性、阶段性过剩,暂时不利于重仓布局。 商业模式不明 从操作模式上,销售与租赁有着本质不同,前者重营销,后者重运营。且如果不能引入战略投资者,容易发生资金占用量大、持有成本高的风险。 为解决“万科翡翠书院”项目的资金问题,北京万科于2017年5月入伙中城乾元基金,并将后者引入项目。从出资比例看,北京万科实现了11倍的杠杆率。在具体参与细节上,分析人士认为,基金极有可能以类REITs的方式来操作。这也是目前长租公寓运营的主要操作方式。 近期,房企频繁发布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保利于3月13日成功发行房企租赁住房REITs,储架总规模50亿元,首期利率5.5%。4月初,阳光城首单A股民企储架式长租REITs获深交所通过,规模不超过30亿元。此外,碧桂园、招商蛇口、龙湖、旭辉、越秀地产等房企也以发行REITs、CMBS、ABN等方式,实施了租赁证券化。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这些尝试的目的在于建立租赁产品的商业模型,但就国内租赁市场的现实而言,未必有效。 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当前房企实施的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中,没有一个是真正的REITs。因为真正的REITs是靠租金收益,而国内的租金收益不能覆盖资金成本,需要贴息。所以,这些资产证券化产品“不是套现,而是借钱”。 张大伟指出,房地产市场的租售比偏低,使得这些资产证券化产品难以真正有效。即使放松“N+1”的分隔出租模式,或者允许商住类项目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也只能保证持平或微利。若不能放开,则无法保证盈利。 到目前为止,无论房企、机构,还是经纪公司,都未能探索出租赁市场可持续性的盈利模式。 2017年5月,优客逸家CEO刘翔对外宣布,当年4月份成都公司首次实现单城市盈利,这是长租公寓行业中,首个宣布实现规模化盈利的企业。但此番表态受到一定质疑。此后,这家公司专注于规模扩张,未再宣布有关业绩的信息。 即使商业模式行之有效,运营方也需借助规模效应实现利润最大化。在近期的业绩会上,世联行董事长陈劲松就表示,长租公寓业务目前仍处于“投入期”,规模效应加上租金上涨带来的成本优势,将逐步为该业务带来收益。 张大伟指出,即使上述问题都解决,之后运营层面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保持高效率、高品质和低空置率,都需要卓越的管理和运营能力。 他还表示,租赁市场有大量待解决的问题,房企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和劣势都较为明显。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不同,各公司的投入力度也不相同,但要想在短期内取得实质性突破,恐怕并非易事。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