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 为期四个多月的《偶像练习生》在狂欢和争议之中落下了帷幕,9位“国产”练习生就此出道。未来,他们将会为品牌代言、出演团体综艺、推出音乐作品等,而在这背后,则是国内不断成熟和火热的粉丝文化。可以说,《偶像练习生》的爆红,也代表国内日趋成熟的粉丝市场与正在形成的本土偶像制造体系正式相遇。 粉丝参与偶像制造 有组织、有规模的应援市场愈发成熟 《偶像练习生》这档选秀综艺在播出之初,网络上就有不少冷嘲热讽——不外乎是对练习生们的举止打扮颇有微词。殊不知从第一集开始,节目组为选手们准备的人设剧本就已经开始运作了。随着比赛进程和节目剧情的不断深入,粉丝们各自为营,pick(挑选)心目中的偶像。 “死忠粉们”奋力为偶像“刷数据”(包括官方投票、视频数据、社交媒体数据),而且进行了有组织有规模的后援会集资。这些资金将作为应援行动的物资支持,包括广告牌制作和投放、应援周边等等。甚至还有奋斗在节目基地、舞台和各大机场的粉丝代表,阵仗之大应该会令不少出道明星自愧不如吧。 对于不熟悉“饭圈”的观众来说,这一切似乎太过疯狂,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一档节目能够引起这么大波澜。但是对于了解过“饭圈”的人来说,《偶像练习生》的爆红,正是国内日趋成熟的粉丝市场与正在形成的本土偶像制造体系正式相遇的标志。 2017和2018连续两年为观众们贡献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选秀节目:比如去年重启的《快乐男声》以及同期的《明日之子》,以前者为例来说,观众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音乐并非选择标准,与十年前的超女快男相比,偶像气质、舞台魅力和粉丝人气成为了更重要的因素。 再比如将嘻哈文化捧到大众面前的《有嘻哈》,相比其他选秀节目,他们的选手更多地是向个性化的人设发展,而从地下到台面之上,高冷且real(真实)的rapper(说唱艺人)们也纷纷进行粉丝运营。后继者《热血街舞团》和《这!就是街舞》也沿用了一样的策略——这样的街舞选秀和五年前的《舞林争霸》当然也大相径庭。除此之外,还有《燃烧吧少年》和《天生是优我》等类似的偶像养成类节目也在播出时积攒了不少粉丝,并且最终以男女团的方式成功出道,今年还即将推出女版偶像练习生《创造101》。 “第三代”选秀有全新节目核心 不再是才艺比拼而是“人设”养成 如果快男超女是第一代选秀真人秀,《达人秀》、《好声音》等高水平技艺比拼的选秀节目为第二代,我们姑且将偶像选秀称为第三代,因为“第三代”与以往的选秀节目相比,有非常明显的特征。 首先,节目核心不再是技能的比拼,而侧重于艺人养成。节目的剧本走向就是一群准艺人如何登上最终的舞台,这和粉丝经济的逻辑是一致的——让粉丝参与到偶像制作的过程中,投入精力和财力,使得粉丝和偶像之间存在着隐形的契约关系,使得两者的关系更加紧密。 并且,节目选手更加注意人设打造和“圈粉”策略。比如,《偶像练习生》中的舞台呈现并非是最重要的东西,也不会放很多镜头在选手技能的评点上,舞台的准备过程和选手舞台下的行为举止反而被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因为这些环节才是能够制造故事,通过镜头的剪辑塑造选手的性格,制造记忆点,甚至每一次的花絮都能对第二天的投票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粉丝总是喊话节目组公平分配镜头的原因。 而节目的导师已经完全由年轻人喜爱的当红/流量明星来担当:“快男超女”评委已经从当年的柯以敏到如今的陈粒。他们承担了两种作用,首先当然是为节目组吸粉,其次是配合节目组共同输出一种“偶像价值观”,即通过努力和自己的粉丝共同成长、共同实现梦想,不再过分强调天赋和履历,努力与梦想才是核心命题。 在各档节目中,曾经或目前以励志偶像形象示人的明星导师成为了主流,张艺兴、罗志祥、吴亦凡、李宇春等等。因此,可以说,粉丝与偶像、个人与梦想、努力与成长……凡此种种,第三代综艺节目又一次与当代青年文化成功接轨。 豆包(媒体人) 风险预估 偶像制造逐渐成熟 但后续发展缺乏经验 对于播出平台而言,《偶像练习生》为爱奇艺带来了收视、观众群、商业合作、艺人品牌以及未来一年无法想象的团体收入。但对于一个视频网站和制作公司来说,还有太多需要学习和谨慎对待的地方,“出道即高峰”并非是一件好事。 对于各大经纪公司来说更是如此,练习生出道以后该如何发展?没有打歌舞台,没有已经成熟的偶像音乐体系,没有本土偶像包装的经验,这一切该如何安排都还是一个未知数。对于还未出道的练习生来说,2018年可能更加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