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之窗,打造广西新闻资讯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南宁之窗

热门关键词:  请输入关键词ww
热门TAG标签:

“造船”出海 科协聚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4-22

  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 题:练就内功“造船”出海——科协聚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

  新华社记者 余晓洁

  “这是科协的头号工程。”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怀进鹏日前接连主持三场调研会,与科技期刊主编、学会与出版机构负责人深度座谈,聚力推进一流期刊建设。

  怀进鹏提出,世界一流学会与一流期刊建设是科技由大变强的必然选择。在新时代高起点上,要做好品牌化、国际化和平台化,打造科技高峰和学术高地。

  高水平期刊少,优秀论文“借船出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期刊取得长足发展。截至2017年底,国内科技期刊总量达5020种,居世界第三位。

  大不等于强。2016年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近30万篇。论文发表需求与科技期刊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数千种科技期刊中,英文科技期刊仅313种,占比不足7%,远低于德国53.09%、日本38.3%的比例。在SCI划分的176个学科中,我国有一半学科的英文期刊仍为空白,不少新兴、交叉学科的优秀成果只能“借船出海”。

  科协党组成员、学会学术部部长宋军坦言,我国科技期刊与世界一流期刊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对前沿问题、重大科学问题把控力不够,国际影响力较弱,论文质量、出版能力和管理水平与论文大国地位不相匹配。一方面因为我国科技期刊起步较晚;另一方面由于管理体制原因,多是“小作坊”式运作,出版分散,未形成较大规模的现代期刊出版集群,传播和服务能力普遍较弱。

  “绝大多数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论文,必须以购买数据库或单篇付费的方式才能获取。高额订阅费阻碍了我国公共经费资助的科研成果在国内的传播和转化。”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薛勇彪说,这里深层次的隐忧关乎信息安全。

  面对“人写论文--人付费在国际期刊发表--人再花钱买电子版”的桎梏,打造一流科技期刊的品牌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心声。

  一流期刊,科技“硬实力”与“软实力”

  建设世界一流期刊关系我国科技创新的首发权和在世界科技界的话语权。《科学:化学(英文版)》主编万立骏院士认为,确立我国的大国地位,亟须保护原始创新的知识产权,打造学界公认的公正、权威、高水平的一流期刊。

  《物理快报》主编朱邦芬院士认为,向世界科技强国和创新中心进军,必须拥有一批能在全世界起到主导和引领作用的科技期刊。

  “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是科技‘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标志。”《细胞研究》主编裴钢院士说。科技期刊不仅是记录和传播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重要的战略信息资源。

  此外,与会者谈到,当前科技期刊面临着难以突破的“玻璃天花板”--现有的科技评价体系盲目崇拜国外,过度看重影响因子指标。对SCI期刊过度推崇,对期刊量化指标的关注超过了对成果本身价值的关心。这影响了国内期刊的质量提升和良性发展。

  《科学·材料科学(英文版)》主编李亚栋院士表示,国内科技期刊与有上百年发展史的国外权威期刊不可同日而语,后者作为“百年老店”有独到的传播渠道和受众。但近年来科技期刊的发展远超亚太地区其他,既要树立信心,又要虚心学习国际先进的办刊经验。

  科学评价,苦练内功“造船”出海

  截至2016年底,我国大陆179种SCI期刊中,仅有13种期刊未与国际出版商合作。“借船出海”在一定历史时期加速了优秀论文“走出去”。但在新时代新起点,人需要自己办出像CNS(《细胞》《自然》《科学》)那样的顶级期刊。

  如何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让优秀论文充满底气地搭乘“”号期刊巨轮扬帆远航?专家们谈需求提建议。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首先要培育科技界自身的认同感,打破‘唯SCI论’建立新的评价导向和机制,推动国内优秀中文期刊与SCI期刊同质等效。”《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与能源系统学报》副主编汤广福院士说。

  裴钢表示,要对标世界一流科学研究,多发表原创性成果,特别是国内首创的原始性、突破性创新。这些成果将引领世界科技发展,也必将成为提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打造国际一流科技期刊的关键。

  《植物学报(英文版)》主编刘春明、《分子细胞生物学报(英文版)》主编吴家睿等结合期刊发展的探索和经验,提出吸引国际一流学者进入编委会、加强期刊数字平台建设、创新期刊传播方式、推进科技期刊集约化发展、促进科技期刊出版业态变革等发展建议。

  专家们认为,好期刊不能一味靠“输血”,要苦练内功自备“造血”机能,重视经营运作提升服务,形成商业价值和学术价值的良性互动。

  “加强学术诚信建设,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基石。”朱邦芬说,诚信是学术期刊立足的根本,打击学术不端行为、做好诚信建设应成为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