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和西红柿同吃等于吃砒霜,吃蛋黄会使胆固醇升高……”今年央视3·15晚会请来专家现场实验破除这些流传已久的养生谣言。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健康养生知识越来越受到关注,但随之而来的养生谣言也令人困扰,尤其是在中医药领域,不时冒出的“中风就服安宫牛黄丸、男人一定要补肾”等中医谣言,更是让中医背上“伪科学”的谣言。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就提出,要加大力度提升全民中医药健康素养。 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仅为8.55%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提出,到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要提高到20%。卢传坚教授介绍,2016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显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1.58%,较2008年的6.48%增长了5.1个百分点,较2015年的10.25%提高1.33个百分点,但与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按照目前的增长幅度,实现目标任重道远。 而居民中医药的健康素养水平又如何呢?2016年3月中医药管理局和卫计委发布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全国中医药科普普及率为84.02%,基本达到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但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只有8.55%。 “中医药科技普及率达到84%,提示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理论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具有深厚的工作基础;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仅为8.55%,提示在较高科普率的基础上,实际上科普的效果相对不理想。” 卢传坚教授指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群众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养生专家和养生理论被广受推崇,展现出巨大的市场价值。不法分子为了牟利,以“中医药”为幌子发布虚假医药广告和保健谣言的现象屡见不鲜。虚假医药广告和保健谣言以“中医药”为幌子,一方面影响群众对于正规医疗干预措施的依从性,导致卫生保健水平的下降,也加重患者疾病防治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扰乱正规的中医药保健市场,对中医药健康文化的弘扬造成障碍,直接影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建议医生科普纳入考核成绩 卢传坚教授指出,我国政府将中医药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把“坚持中西医并重”确立为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出台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在“健康2030”规划纲要等规划中,对发挥中医药作用作出了专门部署。弘扬中医药健康文化,提高公民健康素养,对于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健康需求、实现“健康2030”伟大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她建议,进一步完善健康素养的政策文件,强化提升中医药健康素养的具体措施。“政府2014年以来先后发布的《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关于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十三五’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规划》,为健康促进与教育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建议中医药领域应与此接轨,制定中医药健康促进与教育的相关规划和指导意见。2014年发布的《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在中医知识传播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效果,建议定期完善修订。” 提高全民中医药健康素养,离不开医务工作者的科普。卢传坚教授建议,利用大型三甲医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医教研优势,建立中医药科普专业化队伍。“将中医药科普工作列入医院考核、学科评估等工作中;出台相关措施承认中医药科普工作在各类医师考核中的业绩,促进医师发挥所长,投身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 此外,卢传坚教授也建议,建立多种媒体宣传中医药健康素养专门知识的长效机制,同时建立健全对保健养生等广告的监管和审批制度。(记者 严慧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