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娱乐 财经 科技 房产 关注 网络 汽车 健康

银行

旗下栏目: 银行 股票 理财 金融

小蘑菇拉起“整县脱贫”火车头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4-22
摘要:近日,记者获悉,河北省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河北省11个国定贫困县(市)和14个省定贫困县(区)拟退出贫困县序列进行了公示,平泉市经县级申请、市级初审、省级验收检查评估,达到了贫困县退出标
原标题:小蘑菇拉起“整县脱贫”火车头

近日,记者获悉,河北省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河北省11个国定贫困县(市)和14个省定贫困县(区)拟退出贫困县序列进行了公示,平泉市经县级申请、市级初审、省级验收检查评估,达到了贫困县退出标准,拟按程序报国家审批,退出贫困县序列。说到平泉市这几年整县脱贫攻坚奔小康战役的关键点,平泉市市长曹佐金说,“平泉老乡的脱贫攻坚战,离不开小小的蘑菇,得益于平泉发展蘑菇产业的‘三零模式’”

食用菌一直是平泉市的一张亮丽名片。素有“通衢辽蒙、燕赵门楣”之称的平泉市有林地面积259万亩,其中有最适合食用菌生产的刺槐林55万亩,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宜大力发展错季食用菌生产。21世纪初,平泉县成为全国四大食用菌主产区之一,是中国北方较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被称为“中国食用菌之乡”。

然而,让小蘑菇真正成为平泉市产业脱贫顶梁柱的,是近年来平泉依托全产业链的食用菌产业,创造了“零投入生产、零风险经营、零距离就业”的“三零”产业扶贫模式。仅2017年一年,平泉就建设食用菌等扶贫产业园区125个,发展庭院经济3000余户,产业带动贫困户覆盖率达90%以上。自2012年到2017年底,平泉市累计实现93个贫困村出列、8.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8.1%下降到7.6%。

缺资金,没技术,没经验,怕风险,恋故土,产业扶贫往往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上述难题,平泉市的“三零模式”却让贫困户实现了投入零成本、经营零风险、就业零距离,小小菌伞让贫困户有了主心骨。

Q想种蘑菇没本钱?

园区赊菌棒,“零成本”开展蘑菇种植。

在平泉市绿河食用菌产业园,八家村贫困户刘彦龙正在领养的菌棚里采摘香菇,像这样的菌棚他有两个。那么,他当初没投入一分钱的成本,是如何干起来的呢?

平泉市食用菌研究会是一家民营科研单位,却具备了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一整条完整的科研产业链,对平泉市食用菌产业的科技贡献率达到了70%。研究会还下设经济实体希才应用菌科技发展公司,以及带动贫困户增收的载体平泉市兴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曹佐金介绍,通过政府搭建的“政银企户保”融资平台,支持每个贫困户5万元贷款入股园区,由园区负责还本付息,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每年分红1万元。扶持每户产业发展资金1.2万元,引导贫困户参与经营或入股经营。该市财政根据园区带动贫困户数量,给予10万元至30万元基础设施补贴,激励园区带贫扶贫。园区赊给每户2万个菌棒,并无偿提供菌棚及配套设备。

“出完了第五茬菇,现在净挣5万了,我想着明年再多弄一个棚。”位于沙坨子村的“绿河”产业园,始终坚持为农户提供好的产品和技术支持、健全的售后服务,经营食用菌、水果、蔬菜及园艺作物的种植技术研发、种植、销售等。刘彦龙高兴地说,他来园区种蘑菇,棚菇都是免费给的,水电费包括宿舍住的都是免费的,园区企业赊给他菌棒,并无偿提供菌棚及配套设备,没有后顾之忧,这让他充满干劲。

Q发展产业没经验?

菇棚技术都“现成”,农户“零风险”安心搞生产。

通过“零成本投入”,刘彦龙拥有了自己的脱贫产业。可食用菌产业科技含量高,风险大,他能种好蘑菇吗?

面对记者的疑问,刘彦龙说,他一进园区就签订了《领养领种协议》,他只干通风、浇水和采菇等低风险的工作。而园区负责产前菌棒生产、产中技术管制和产后产品销售等环节,这个全产业链的“技术包办”,让千万贫困群众走上了种蘑菇的事业。

“我们贫困户只需要专心生产,坐等拿钱。”在园区另一户菇农大棚里,贫困户王占成说:“我这个棚里有4.7万袋菌棒,预计纯收入10万元以上。”他种的菇棚是“现成的”,园区里的水、电等设施也是“现成的”,技术问题有农牧局技术人员专人指导,“唯一需要花钱的是每袋2.8元的菌棒,还是先赊账最后从销售收入里扣除”。

“所有生产包括经营过程中的任何风险全部由我们企业来承担。”绿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文秀说,“政府金融平台,解决了我们企业融资问题,也解决了企业发展当中劳动用工问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做好贫困户菇农的问题。这对政府、企业、农户等多方面来说,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局面。”

“贫困户空手起步,零风险经营,我们来解决生产技术问题。”该市农牧局局长秦凤彬说,全市农业技术干部积极行动起来,重点对新型职业农民、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努力破解产业发展技术难题。经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桲椤树社区农民杨建会,成为食用菌栽培技术“能人”,直接带动3600多亩菌园发展。

由园区承担产前投资、产中技术和产后销售等环节的风险,而贫困户只需负责生产管理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地参与食用菌生产,这样的模式怎能不吸引人?

Q故土难离咋赚钱?

出了社区门进园区门,菇农“零距离”就业全覆盖。

记者打看菇农手里的《领养领种协议》,看到正如刘彦龙所言,不熟悉技术的贫困户菇农,只需要干些体力或技术含量低的活儿,园区负责产前菌棒生产、产中技术把握和产后产品销售等技术环节。根据协议,即使将来菇棚里的蘑菇有了什么问题和损失,园区不仅负责赔付,还要向贫困户菇农支付给他们务工工资。

“我从家到菌棚只需要五分钟。”刘彦龙说,园区建在了家门口儿,沿着这条“最熟悉的小路儿,来去都方便”。

与刘彦龙不同,需要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户,该市则按照“两区同建”(即把食用菌园区和住宅区同时规划、同步建设)思路,依托食用菌、设施菜、林果等县域主导产业,把产业园区建在搬迁社区门口,把搬迁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产业覆盖范围,实现产业发展和农户致富增收双赢。目前“两区同建”示范点达13个,配套建设产业园区30个,引导1.1万人入驻园区就业。

“我以前也是贫困户,现在一年工资保险全算上能拿4万元。”食用菌加工车间装袋女工李靖说,由于工厂化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的高效益农业生产,因此公司像她一样的贫困户还有100多个。据了解,全市有大型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5家,日产食用菌产品124.8吨,带动了越来越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曹佐金说,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全市扶贫效果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脱贫致富产业,全年全市食用菌产量55万多吨,产值55亿元。“三零模式”食用菌园区已覆盖全市19个乡镇、150个行政村,食用菌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6万亩,10亩以上园区1500多个,为贫困户提供了充足而便捷的脱贫致富机会。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