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峦叠嶂,水绿山青。走进地处贵州省南部的荔波县,人们会忍不住先来几个畅快的深呼吸。 荔波拥有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张世界级名片,被誉为“地球绿宝石”。不过,作为贵州省十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这里也面临着发展经济、脱贫攻坚的巨大压力。贵州全省最为贫困的是“三山”地区,荔波瑶山和月亮山名列其中。 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都必须坚守!近年来,荔波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较早在全国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文化经济,以旅游为核心,把一、二、三产和城镇化导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呵护优美生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这是一级保护植物单性木兰,也叫焕庸木,非常珍贵。”“这是板蓝根,我们喝的中药板蓝根就是它加工制成的。”“看,那是特有的无患子科的掌叶木。”荔波茂兰级自然保护区里,工作人员吴国军不停介绍着这里的珍稀动植物,如数家珍。行走在面积200多平方公里的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绿海茫茫,满目苍翠,令人心旷神怡。 美丽的樟江河悠悠流淌,碧波荡漾;小七孔景区景色如画,空气清新……我们眼前的“荔波绿”,来之不易。 荔波的山水之下,蕴藏着比较丰富的煤炭等矿产资源。在以往相当长时间内,这里主要依靠开采煤矿来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煤炭开采一度占财政收入七成,对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不利影响。 “黑色发展”不可持续,绿色发展才有未来。“荔波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荔波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生态,必须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坚守生态底线,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荔波县县长叶霖说。 在保护上出实招。荔波制定实施《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这个“负面清单”就是一份产业发展“黑名单”:煤炭洗选等61项对环境影响大的投资领域和产业,被严格禁止进入荔波。大力实施封山育林、九万大山造林、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建设工程,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55.24%增长到2017年的69.55%,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以上。 在治理上下狠手。荔波建立县检察院、法院、环保、林业、国土等部门组成的生态环境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工作联动机制,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全县近年来关停的煤矿、冶炼、电力等企业,合计每年减少税费收入2亿元以上,占县里年财政收入的三成左右。 发展全域旅游,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1% 既要生态美,也要百姓富。怎样把好生态利用好,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我们打破以往单纯就旅游而发展旅游的观念,将景区景点旅游模式转变为全域旅游模式,在全国较早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创意。”荔波县委书记尹德俊说,2016年,贵州省政府批复同意荔波创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同一年,荔波被旅游局选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 2017年,荔波圆满完成了以22个重点项目为核心、总投资约88亿元的景区提质扩容工程。邓恩铭故居陈列馆、樟江景观带及慢行系统、果园公路、大小七孔景区服务设施提升工程等项目,全面建成。景区面貌脱胎换骨,县域发展整体水平大幅跃升。 青山绿水之间的佳荣镇大土村,以优美的环境、醇厚的“土”味,吸引了八方游客。位于月亮山东南麓半山腰上的大土村,经过多年持续植树造林,种下了1.2万亩杉树林,户均拥有森林面积达107亩。2015年以来,大土村逐步拆除了旧房屋,规划建设成了一个集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特色养生度假及民族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特色苗寨。 “好生态变成了摇钱树,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日子越来越好了!”全国劳动模范、村支书龙贵雄笑容满面。 走进黎明关乡木朝村村民朱元香家,一坛坛青梅酒整齐陈列,阵阵酒香扑鼻而来。朱元香家每年都要酿造上千公斤青梅酒,销量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卖了8000多斤,每年靠卖青梅酒,纯收入可达十几万元。像朱元香这样“青梅煮酒”增收致富的农户,木朝村还有很多。 木朝村的好日子,得益于生长在喀斯特原始森林中的两万多亩天然野生梅林。这片梅林是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的野生梅林,素有“十里梅海”之称。荔波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专门用于扶持青梅企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等市场主体,扩大青梅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地球绿宝石”越擦越亮,“生态摇钱树”越长越旺,荔波旅游发展呈现持续“井喷式”增长。全县2017年共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同比增长36%。旅游总收入108亿元,增长38%,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1%。全年减贫8015人,8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3.4%。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21日 10 版) |